高考休学备考生,用在线教育自己复习
难保学生自律,互动形式单薄,反馈不够及时,是线上教学的硬伤,也是众多在校教师认为其难以颠覆课堂的重要原因。为弥补互动缺陷,多数在线课程都设有讨论区供学生发言,课后辅导方面则可以通过语音向教师提问。
难保学生自律,互动形式单薄,反馈不够及时,是线上教学的硬伤,也是众多在校教师认为其难以颠覆课堂的重要原因。为弥补互动缺陷,多数在线课程都设有讨论区供学生发言,课后辅导方面则可以通过语音向教师提问。
自然语言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轻松自然的教学方式。聊天机器人使用自然语言教学时,双方是处于“交流”状态,而非学生的单方面知识查询,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来说意义重大。
这就是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的真实图景:旁观者不难看到荒诞、扭曲、置身其中的人,却不得不在其中寻找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对他们而言,既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教育体制的改变,也没有足够的资源逃离现有教育体制,以出国留学等方式寻求另外的机会。
自适应学习如何应用到互联网教育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萌芽:“1970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制了TICCIT,利用计算机辅助自适应测试技术作为主要手段,试图提供适应性教学。”
作为一个虔诚的教育者,面对现实,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神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据说那是个黑暗而专制的时代。但仰望那个漆黑的夜空,我们竟然发现繁星闪烁:蔡元培、胡适、林语堂、鲁迅、翁文灏、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氏家族等等——每一颗都是那么耀眼夺目!也许是天空的黑暗,衬出了星星的闪亮?
与传统的学校里面学生去学校教室上学不一样的是,这里的课程全部在国外进行。学生每个学期都在一个不同的国家度过,学习当地文化、研究自然科学、阅读经典文学。每年学生都在3个国家学习,接受世界顶级的教育,将全世界变成学校的课堂。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现为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是大数据领域公认的权威,也是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力作——《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去年出版以来,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荣获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
自5月中旬,一份“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调控方案”引起了江苏、湖北等地高考考生和家长的不满。这一风波,也使教育部直属高校于所在地省份,究竟应该招收多少当地学生、是否应对所在地考生给予倾斜等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大数据不会也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但它是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有了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被全方位记录下来,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形成性评价,使教学反馈更加及时准确。同时,大数据也解放了像林老师、张老师、谭老师这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使他们尽可能少做重复性工作,而将精力集中在教师的核心功能——教学教研上。
不得不提一下42奔放洋气有深度的教学模式。在42学校里,没有老师,也没有课程表,那么大家怎么学习呢?在这里学员主要通过网络社区来交流、提问、分享等,在这里就是”同学教同学“的一种模式,于是大家把这种类似BT下载的P2P文件分享技术的学习方法称之为“P2P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