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旗手李世石,人们开始惊叹于人工智能的威力。今年6月高考机器人以近20分钟的时间解答北京高考数学文科卷,获得105分。人工智能以想象不到的速度渗入多个领域,包括教育。人大附中原副校长肖远骑也在思考,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学校将会是什么样子?
近日,在中国教育智库网“白丁会客厅”栏目的访谈中,肖远骑说,未来学校将具备三个特点,打破时空观,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成为可能;建立学习中心,实现优质资源的分享;最终教育将走向私人定制时代,即因材施教。
这一变化对现在的老师是莫大的挑战。肖远骑认为,未来时代,老师更多的价值在于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教会学生如何甄别、选择、质疑和反思。
去年10月,在海南三亚的一所学校里,肖远骑经常碰到一名德国人带着两个孩子。他好奇地问,孩子不用上学吗?德国人用手指了指天,原来他的孩子通过在线上课。
在交谈中,肖远骑得知,这名德国人是一名沙滩艺术雕塑家,当时三亚正在举办沙滩文化节,他要在此工作三个月。两个孩子就在一个24人的线上班级上课,学生来自日本、新加坡和中国。每天上午,两个孩子会上四节课。在他的手机中,肖远骑看到,植物学课堂上,学生们正在激烈讨论到底谁那里的植被更丰富。
类似的学习场景让肖远骑看到教育正在发生的变化,它不再局限于一个老师带着一个班级固定在一个场所里进行。在他看来,未来学校的变化之一是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观,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就像在线组建一个班级,肖远骑认为未来还有可能组建各个学习中心,比如文科特色的学校可以组建文科学习中心,同样地,数学学习中心和外语学习中心都有可能产生。将最优质的学校,最优质的课程资源聚合起来,放到线上,供学校和家长选择。家长没有能力购买的,校方购买,校方购买不了,政府可以购买。从而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更加有效地推动教育公平。
此前,人大附中已经做过类似的尝试,开通线上英语、音乐课,输入到外省薄弱学校。从这些已有的实践中,肖远骑更坚定这条路径的可行性。
他继续谈道,未来学校学习将会逐渐走向私人定制的时代,“每个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同,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同。”他考察发现,在美国已经有10%-30%的孩子在家学习。这些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将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某些不足,让家长和孩子能够按照家庭需求进行人生规划和设计。
不过,尽管未来学习有诸多的可能性,他也不认为未来学生就不需要去学校了。他觉得教育最本质的是人与人的精神交流和情感交流。学校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精神层面的引导和启发。
毫无疑问,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老师的权威性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点肖远骑在教学中深有感触。在人大附中做语文老师时,他会跟学生说,“网上有的我不讲,我讲的是我自己的思考。”一篇《边城》他可以延伸到自己对沈从文个人双重性格的解读,这是基于他个人的阅读广度与深度延展理解。学生愿意听这些“个人见解”。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他认为,老师更多要教会学生的是方法论,甄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对现在的老师而言,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在教师培训时反复提及,老师要不断学习,接触新东西。他举例说,在学校老师被不断要求使用新技术,做微课,做视频,学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只有“居高临下”,老师才能看得更远。
此外,肖远骑还谈到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影响。他坦言,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外国人在成为家长前都要先去家长学校上课。“我们的家长往往带有焦躁情绪,不懂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使得孩子出现很多问题。”
做家长有很多艺术,肖远骑说,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言而有信,并能一直坚守。同时把握住孩子的几个关键发展期,比如语言发展期、性格叛逆期。家长要成为孩子各个阶段的老师、朋友,还有很多时候的“参谋长”。
给孩子营造融洽的家庭成长环境关键在于能够丰富和孩子交流的话题。对此肖远骑建议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排名,“要跟(他)说今天在上学路上看到什么新鲜事,什么能够调动你情感的东西,对社会的关注等话题”。
肖远骑认为,当学习的场景不再局限于学校时,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未来教育的私人定制时代,家长所肩负的教育责任也将会更重,其重要性将不亚于老师。